档案知识详解:存储、处理、激活
在中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中,人事档案是一个重要的特色。它记录着个人的身份、学历、资历等各个方面的证据,并与个人的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等方面紧密挂钩。因此,人事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效用,是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相关证明时的重要依据。那么,在档案管理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存储、处理和激活呢?
一、存储
对于个人的档案,我们通常都是在单位或毕业学校建立的。但是,如果我们离开原本的单位或学校后,档案就会成为“无主档案”,也就是说,它没有了存储的归宿。如果所在的公司没有档案接收权,那么我们可以申请将档案存入人才市场。在存放档案时,要以公司(或学校)的名义存放,不能以个人名义存放。这是因为,个人存档需要自己处于失业状态,操作非常麻烦,成功率也比较低。同时,在选择档案服务机构时,要注意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机构,进行专业的判断后再进行选择。
二、处理
如果档案在自己手里存放太久,档案就会变成“死档”,这将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因此,在处理档案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存储时间。档案是可以暂时存放在自己手中的,但这是一个暂时的时间段,期限为2年。 如果2年到了,你的档案仍然在你的手里,那么这个档案就会变成“死档”,也就是空白档案。
如果档案成为了“死档”,我们需要及时去重新建立我们的新档案。首先要找到教育部门,完成相关的手续,以激活自己的档案。如果档案里面的资料不齐全,比如缺失毕业登记表、成绩单或报到证等,我们就需要及时去寻找大学的相关人员去补办所遗失的资料,然后重新激活档案。在激活档案时,要符合档案的流通逻辑,一旦资料不齐,及时补办,以免档案“失效”。
三、激活
在激活档案之前,我们还要检查一下档案上面有没有专门的封条,有没有被打开过。如果封条打开过,我们还要检查里面的资料是否齐全,主要看是否有毕业生登记表及成绩单等相关资料。同时,我们还要查看报到证,看看报到证是在哪里签发的,以便去报到地处理相关文件。如果资料不齐全,则需要及时找到大学的相关人员去补办所遗失的资料,然后重新激活自己的档案。
在激活档案时,一定要按照流程进行,否则会造成麻烦。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档案的管理,避免出现无主档案、死档等情况。只有充分了解档案管理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档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档案是个人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重要依据,正确存储、处理和激活档案对我们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档案管理,了解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