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详情

内蒙古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查询通辽档案_高校毕业生档案热点问题解读

内蒙古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查询通辽档案

内蒙古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网址:https://lypt.archives.nm.cn/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下载“辽事通”APP,实名注册后登录系统,依次点击“办事”、选择“我要预约”或“我要查询”、点击“档案服务”进入“预约查档”和“档案查询”栏目,进行线上预约查档和档案查询。省档案馆档案利用中心将根据利用者预约查档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让群众体验到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线上预约查档和档案查询服务。

在“辽事通”APP中,首批公布了档案目录118.9万条,档案原文1100余件,内容涉及清代盛京内务府档案,民国时期的奉天省长公署、奉天省教育厅、奉天省财政厅档案,以及中日甲午战争档案、杨宇霆信件、辽沈战役支前档案、抗美援朝档案、日本侵华档案等。

高校毕业生档案热点问题解读

1.档案到底有哪些重要性?

答:1、招聘和录用。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应聘人员的学历、经历、奖惩等各类背景信息,辅助企业做好员工的招聘录用。        

2、选拔和使用。帮助用人单位了解员工再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奖惩等方面的信息。

3、政审和考察。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存档人员录用(聘用)考察、因公出国(境)政审,为部队提供存档人参军政审,为党组织提供入党政审等。

4、协助办理社保和退休。办理社会保险过程时,通过查阅人事档案来核实视同缴费年限等情况。

5、出具相关证明。发挥人事档案材料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依据记载为存档人员出具相关证明。

2.作为一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档案中应该有哪些材料呢?

答:档案内主要有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单、在校期间的一些奖惩材料、入团或入党志愿书、学生的体检表,以及毕业生报到通知书等材料。

3.哪些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应委托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管理?

答:毕业生到不具备档案管理权限的中小企业就业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到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存放档案。高校毕业生离校时没有就业的,包括准备升学考研、出国等,档案应发回户籍所在地人才中心保管。

档案接收地址如下:

接收单位:通辽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

邮寄地址:通辽市科尔沁区和平路616号一楼服务大厅  

联系人:青年就业服务科

邮政编码:028000

联系电话:0475—8580691、8580692、8580693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通辽人才”

4.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由哪些部门保管?  

答:根据人社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文件要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行“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主管部门为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体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档案。

5.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是政府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促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基础工作。

答:是的,近年来,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管理逐步规范,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6.高校毕业生经常参加各类就业招聘活动以及有的部门要求调阅毕业生档案的现象,我们是怎么做的?

答:为有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便于择业交流阅档调档,并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根据国家、自治区和我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我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将全面实行按生源属地管理。考虑到旗县籍毕业生调取档案不便,方便毕业生调取档案,档案及时发回毕业生的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保管。

7.我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将全面实行按生源属地管理,具体政策如下。

答:一、高校毕业生档案原则以生源所在的旗县市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行属地管理,对已转入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的2018届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由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按其入学前所在旗县市区进行实名登记并与旗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移交工作。                                                                     

二、今后对应往届统一转入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的旗县市区生源大中专毕业生的档案,由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负责转递至旗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毕业生个人办理存档业务的,应由生源所在的旗县市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直接受理。

三、各地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后,要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人社厅发〔2016〕75号)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8.各地要在高校毕业生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公开,尤其在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季和档案转回高峰期,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答:充分利用门户网站(通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微信公众号(通辽人才)等平台,及时公布档案接收单位、地址、联系方式、服务指南等详细信息,以畅通档案转递渠道,便于毕业生等流动人才存档调档,形成以办事人员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为特色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

档案接收地址如下:

接收单位:通辽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

邮寄地址:通辽市科尔沁区和平路616号一楼服务大厅  

联系人:青年就业服务科

邮政编码:028000

联系电话:0475—8580691、8580692、8580693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通辽人才”

9.如果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转回原籍后,后来在非原籍实现再就业了,如果要调档案的话,这个应该怎么办理手续呢?

答:本人调取档案,需提供身份证和行政事业单位、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央企或国企出具的调档函。

如果本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前来亲自调取档案,需提供委托书、调档人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和调档函等手续。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调转时,要求密封并加盖骑缝章。跨地区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10.办理存放档案证明,具体流程是什么?

答:1、本人要查询档案所存放的单位,然后本人持身份证到各级人才中心办理存档证明业务。

2、如果本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前来亲自办理存档证明业务,需提供委托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即可。

咨询电话:0475—8580691、8580692、8580693

11.每年高校毕业生如何办理报到业务?

答:今年高校毕业生报到,报到单位是通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通辽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的,由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办理,采取网上报到和现场报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还推行“网上办、不见面”工作模式,毕业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首选网上报到。

网上报到流程:关注“通辽人才”公众号,在通知公告栏查看毕业生报到须知,按照报到须知要求办理手续。

现场报到流程:毕业生应在报到证上规定的报到期限内,由本人携身份证和报到证到服务中心大厅“毕业生服务”窗口办理报到。

确因特殊情况本人不能到现场办理的,可以委托他人代办,但需要经办人携带身份证和报到人报到证原件、身份证复印件,并能准确掌握毕业生基本信息,也可办理。毕业生档案自带的,携带档案及报到相关手续可同时办理报到和存档业务。

咨询电话:0475—8580691、8580692、8580693

12.毕业生能否到旗县级人才交流部门办理报到业务?

答:不可以。毕业生报到证报到地点是通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通辽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的,都由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办理,旗县级人才交流部门不能受理。

13.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流程是什么?

答: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工作流程是: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用人单位需在填写完整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学校审核并在就业协议上加盖毕业生所在院系和学校就业部门公章后,毕业生便可持就业协议到市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签章手续。

14.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在就业协议书用人单位一栏盖章。

2、在就业协议书上盖学校院系章。

3、填写好就业协议书后,来人才中心盖章。

15.即将毕业的贫困生是不是要入专门的档案库呢?

答:即将毕业的贫困生档案,我们没有入专门的档案库,我们只有一个毕业生档案库。现在,档案免费保管,我们全力做好毕业生服务工作。

16.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已经十多年了,是不是不用缴纳存放费用,到达退休年龄去取可以吧?

答:现在,人才中心档案保管是免费的,到达退休年龄可以去取档案。

17.毕业后这三年档案一直在自己手里,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答:档案应该存放到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不要放自己手

里。本人应该携带本人身份证、密封好的档案到人才中心存档即可。

18.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是不是就不用签订就业协议书了呢?

答:毕业生在其毕业之前,要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书。一般来说,毕业后,毕业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19.如何查询自己的档案在什么地方?网上有查询方式吗?

答:查询档案到毕业生户籍所在地市区旗县人才中心进行查询,我们现在没有实现网上查询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