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人事档案在哪有什么影响?如何去查询?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自己的档案。工作上,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的话,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现在这个社会非常看重自己个人的能力。而档案恰恰是能够反映我们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文件,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这样无论是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进行职位的评定,或者是参加政审的时候,都需要拿出档案来为我们自己证明,所以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去查询。自己个人档案在哪里那么如何进行查询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不知道人事档案在哪里怎么办?
1、如果我们不知道个人档案在哪里的话,首先就要去自己户籍地的人事局查询一下个人档案,因为有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并没有自己去处理过档案,那么学校会默认将档案打回到自己原籍所在地的人事局,这样我们就可以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去查询就可以了。
2、同时大家也可以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毕业的时候是否向学校申请过暂缓就业,如果有的话那么我们的档案,应该还是会存放在学校里面,当然这个是有时间限制的,超过时间限制学校还是会打回原籍,这个要看你自己的毕业时间。
3、如果大家已经参加工作,那么档案已经变成了人事档案,如果你工作的单位具备档案管理权限的话,那你的档案可以存放在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托管。如果不具备的话,档案可能会被学校调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进行管理,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单位查询。
不知道人事档案在哪会有什么后果
1、如果我们不知道人事档案在哪里的话,最严重的后果就会影响到我们毕业之后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是事业编制考试,因为这些考试在我们通过笔试之后都会进行政审,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调动我们的档案来了解我们个人的基本情况。
2、档案不知道在哪里的话,我们的人事资料也将无法得到更新,这会造成我们职业生涯中有一段空白,会影响到我们今后评职称,因为领导无法了解到我们真实的工作情况以及个人能力,对我们工作会有一定影响。
3、不知道档案在哪里还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办理退休手续,因为档案当中记载了我们的入职年限,所以我们将会无常办理退休,而且可能还会影响到退休金的发放,对自己还是很亏的。
档案存放地查询的相关政策规定
高校毕业生档案政策: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定,高校毕业生档案在毕业后有多种流向。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如果就业单位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档案一般会转递到就业单位;如果就业单位无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档案通常会转递到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对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档案可由学校通过邮政机要通信或专人送取方式转递至生源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例如,某地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未就业的,档案统一由学校转回生源地的县级以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保管。
离职人员档案政策:对于离职人员,其档案去向也有相应规定。如果新就业单位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档案可转递到新单位;若新单位无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档案可转递到新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此外,离职人员如果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档案一般也会存放在户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政策强调档案转递必须通过机要通信或专人送取,严禁个人自带档案转递,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
常见问题: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有什么用?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反映流动人员政治面貌、道德品行、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实绩、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是流动人员参加机关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办理政审考察、申报职称评审和核定社保待遇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里有哪些材料?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执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相关规定,主要有履历类材料,自传和思想类材料,考核鉴定类材料,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学术评鉴和教育培训类材料,政审、审计和审核类材料,党、团类材料,表彰奖励类材料,违规违纪违法处理处分类材料,工资、任免、出国和会议代表类材料,以及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
3.如何查询自己的档案存在哪里?
● 可以登录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并注册,在“就业创业”板块的“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专栏进行查询。目前,该平台支持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已被上传平台的流动人员在线查询存档情况。
网址:http://zwfw.mohrss.gov.cn/
● 或者致电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查询,机构联系方式可在上述平台查询。
4.辞职了,档案应该存放在哪里?
职工辞职后,未就业的,转至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
如果再就业,根据其再就业单位的性质,其人事档案转递至新工作单位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
5.入职新公司需要转移档案吗?
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定》和《关于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相关要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由户籍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的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管理。鼓励用人单位办理集体委托存档业务,加强档案材料收集。
不转移档案的话,档案材料收集工作难度较大,在个人需要依据档案材料保障相关权益时,难以及时提供相关服务。